“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系列學術講座成功舉辦 | |
| |
發布日期: 2021-12-02 作者: 浏覽次數: 311 | |
|
11月2日-11月30日,應學院邀請,中山大學伍秋萍和金檀兩位老師先後為全院師生帶來9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的專題系列講座。受疫情影響,系列講座通過線上方式進行。對外漢語學院院長曹秀玲主持系列講座。專題講座備受關注,持續吸引數千名師生聽講并參與互動交流。 伍秋萍老師以海外志願者的教學日志為例,說明如何從教學實踐中發現研究問題并開展研究。伍老師通過六個專題較為系統地講授量化研究的基本概念,演示SPSS軟件的使用方法,詳細說明描述性統計與推斷性統計在語料庫研究、質性研究、教學實驗研究等領域的應用。 金檀老師以國際語言學期刊文獻和研究團隊研究成果為例,向同學們介紹如何開展文獻綜述,如何撰寫研究設計,如何進行結果讨論。此外,金老師還分享了團隊在問題研究與論文撰寫方面的具體做法和經驗心得。 兩位老師的講座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講座過程中,師生互動頻繁,交流深入。此次系列講座加深了同學們對量化研究的認識,開拓了同學們的研究視野,激發了同學們的學術熱情,也為今後的研究設計、數據分析、論文撰寫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講座過程中,二位教授針對老師和同學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對講座内容進行了精心設計,既有理論講授,也有案例實操,中間還穿插不少精彩的互動和故事分享,不但吸引對外漢語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參加,也有不少其他學院和外校的老師、同學參與。 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有典型的“跨學科”和“實證性”特征,如何在教學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如何将研究“數據化”“科學化”,如何深化研究成果,從“問題分析”上升到“理論探索”,一直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同時,語言本體研究也表現出“跨學科”和“實證性”的發展趨勢,如何避免“内省式”研究,也是語言本體研究者的追求。伍秋萍副教授和金檀副教授的系列講座,針對以上問題展開,順應當前學科發展潮流,為聽講師生開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範式和視角,對于提升科研水平、開闊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