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以外的瑰麗華語世界——刁晏斌教授“雲端”開講 | |
| |
發布日期: 2022-05-05 作者: 浏覽次數: 439 | |
|
2022年4月27日下午,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華語比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兩岸語言文字研究會會長刁晏斌教授應邀為對外漢語學院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普通話以外的世界——海外華語的前生今世》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曹秀玲教授主持,以線上方式進行,吸引了校内外衆多師生參與。
講座伊始,刁晏斌教授介紹了講座的研究對象——海外華語,并以一百多年前的報紙引入本次講座的第一部分内容“你從哪裡來:海外華語的前生”。刁教授指出,海外華語來自中國,通過國語教育、國語文學以及大衆媒體傳播到了海外。他展示了100多年前上海的《申報》、新加坡的《新國民日本》,以及早期的教課書等,再現了華語的傳播渠道。刁教授還通過對“經已”“日昨”“開幕”等詞語的分析,進一步說明早期國語與海外華語的源流關系。
講座的第二部分是“你在他鄉還好嗎:海外華語的今生”。刁教授指出,海外華語漂洋過海逾百年,經過本土化發展形成了早期國語的地域、社會、功能變體。刁教授通過視頻、新聞圖片等展示了目前海外華語與普通話的差異。刁教授提出,與普通話相比,海外華語詞語運用呈現“舍雙取單”“舍今取古”“舍小取大”等特點。 第三部分以“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研究海外華語”為主題。刁教授認為,海外華語研究能讓我們看到普通話以外的世界,通過分析普通話與華語之間的差異事實及背後的規律與理論内涵,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普通話的認識,還可以使語言學研究達到更高的層次與境界。此外,華語研究對漢語國際教育也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最後,刁晏斌教授以馬來西亞學者邱克威的話作為總結,指出“馬來西亞華語的研究是一塊絕世璞玉,隻待有心人将其耀眼的玉質展現出來。”互動交流環節,師生踴躍提問,刁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大家受益匪淺。 刁晏斌教授精彩的講座為聽講師生勾勒了海外華語的廣闊地理輪廓,帶領大家領略了瑰麗壯觀的海外華語景觀,用大量鮮活生動的事實诠釋了海外華語的前世今生。海外華語與普通話同根同宗,相信未來全球華語研究一定會有更多有價值、有情懷、有溫度的成果。 (供稿:楊佳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