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學術研讨會
分組讨論名單
第一次讨論
時間:2014年7月19日 13:30-15:10(上半場) 15:30-17:10(下半場)
第一組(20人) 地點:會議中心(第1會議室)
上半場(13:30-15:10) 小組召集人:李小軍 延俊榮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陳振宇 | “都”左指時的事件量化機制 | 複旦大學 |
崔應賢 | 關于“老”構詞的幾個問題 | 河南師範大學 |
高增霞 | 從互動角度看“吧”的使用 | 中國人民大學 |
郭 瓊 | 淺談新聞标題中的“或” | 上海師範大學 |
李凱凱 | 确定義副詞的主觀傳信和客觀傳信 | 上海師範大學 |
劉娅瓊 | 論“其實” | 上海海事大學 |
沈 敏 | 面向漢語教學的近義短時副詞對比參項分析 | 湖南師範大學 |
西村英希 | “都3”的“複用”現象及其語氣詞化傾向 | 日本神戶市外國語大學 |
于 濤 | 網絡新興語氣詞研究 | 華東理工大學 |
趙志清 | 再談“何況”與“況且”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下半場(15:30-17:10) 小組召集人:陳振宇 高增霞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李小軍 | 相似、比拟、推測、否定——“好像”“似乎”“仿佛”的多維分析 | 江西師範大學 |
馬玄思 | “是嗎”VS“是嘛” | 上海交通大學 |
童小娥 | “意外态”語氣副詞“竟然”和“偏偏”的比較研究 | 北京語言大學 |
吳婷燕 | 從确信類評注副詞到轉折關系連詞 | 上海師範大學 |
吳曉芳 | 多視角的虛詞研究——淺談張斌虛詞研究理論與實踐 | 閩南師範大學 |
徐江勝 | 也談定中形式中“的”的隐現 | 中國人民大學 |
徐志成 | 論副詞“正”的分化過程 | 越南孫德勝大學 |
延俊榮 | 現代漢語介詞“打”的考察 | 山西大學 |
張怡春 | 現代漢語短時類副詞刍議 | 鹽城師範學院 |
周 芍 | 試論漢語表分配機制的“分X”類實義副詞 | 華南師範大學 |
第二組(20人) 地點:會議中心(第3會議室)
上半場(13:30-15:10) 小組召集人:陳再陽 張全生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曹 沸 | 母語為英語者對漢語因果篇章連接标記習得的動态研究 | 杭州師範大學 |
黃錦章 | 案例式商務漢語教學的雙重目标及解決方案 | 上海财經大學 |
李賢卓 | 漢語二語者緻使句式習得研究 | 中山大學 |
李豔軍 | 韓國初、中級漢語學習者簡體漢字習得的偏誤分析及解決策略 | 延邊大學 |
劉慧清 | 第二語言測試的工作分析和能力層級 | 上海師範大學 |
邵洪亮 | 國别化漢語教材語法點的處理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
沈基松 | 對外漢語中結構助詞“的”的教學 | 山東師範大學 |
沈凱旋 | 語塊理論在對外漢語虛詞教學中的應用 | 伊犁師範學院 |
王振來 | 介詞标記構句的理據性及教學對策研究 | 遼甯師範大學 |
周文華 | 略論中介語偏誤的層次性和複雜度 | 南京師範大學 |
下半場(15:30-17:10) 小組召集人:邵洪亮 劉慧清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陳再陽 | 數量詞的個性及其指代功能的理據解析 |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 |
黃曉紅 | “一……就……”與相關句式及其教學 | 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 |
黃玉婷 | 淺議“再”與“還” | 上海師範大學 |
任海波 | 現代漢語“一會(兒)”與“一下”的對比分析 | 上海師範大學 |
王 麗 | 對蒙漢語教學中的介詞教學研究 | 華北科技學院 |
徐曉羽 | “一+N身”雙音節詞的副詞用法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體現 | 複旦大學 |
楊樂民 | 基于語料庫的語氣副詞“反正”研究及教學對策 | 魯東大學 |
張全生 | 塔吉克斯坦學生漢語重複義副詞“還”“再”“又”習得研究 | 新疆師範大學 |
鄭 凱 | 新HSK與DELE比較分析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朱國玉 | 微信話語中“好吧”情感傾向性分析及對外漢語教學 |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第三組(20人) 地點:會議中心(第5會議室)
上半場(13:30-15:10) 小組召集人:石慧敏 宗守雲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顧鳴镝 | 基于變量參數“有”字的構式承繼研究 |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胡德明 | “要多X有多X”構式試析 | 浙江師範大學 |
胡 燕 | “人稱代詞+一個+NP”格式考察 | 上海師範大學 |
黃健秦 | 與位移空間量相關的一類可能補語構式 |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蔣 靜 | 小句補語句的句式意義及整合層序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學 |
雷冬平 | 再論“V 個V/AP”中“個”的主觀量表達及其認知基礎 | 湘潭大學 |
李文浩 | 試論漢語勸誡類雙重否定構式“别拿N1不當N” | 上海師範大學 |
孟豔麗 | “這麼”的主觀性及其成因 |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王 聰 | 自稱範疇下“人家”的主觀化考察 | 上海師範大學 |
吳懷成 | 說說語用否定構式“X+個屁”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
下半場(15:30-17:10) 小組召集人:雷冬平 孟豔麗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石慧敏 | “X死也Y”句式的語義基礎及語用分析 | 上海師範大學 |
王鳳蘭 | “V一量‘是’一量”格式的語義類型及相關格式研究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王天佑 | “與其p,不如q”句式的主觀化 | 山東師範大學 |
王曉淩 | “一V1就V2”格式的規律性語義 | 華東師範大學 |
張 斓 | 方位對舉框式結構“前X後Y”研究 | 庫爾勒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 |
張素玲 | “V 進來”的範疇化研究 | 上海師範大學 |
趙彩紅 | “不是一般(的/地)+ A/AP”構式解析 | 遼甯科技大學 |
鄭淼琪 | “X是X”與“X是X了”研究:構式的視角 | 湖州十二中 |
朱慶祥 | 結構繼承義、結構自身義和結構色彩義 | 上海師範大學 |
宗守雲 | 說主觀估約量構式“V+上+數量結構” | 上海師範大學 |
第二次讨論
時間:7月20日 8:30-10:10(上半場) 10:30-12:10(下半場)
第四組(19人) 地點:會議中心(第1會議室)
上半場(8:30-10:10) 小組召集人:鄒海清 汪如東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曹秀玲 | 從句中到句外:元話語的産生——以漢語讓轉義“X然”類詞語為例 | 上海師範大學 |
鄧瑩潔 | 話題标記“論2”的顯著話語功能及其語境特征分析 | 北京語言大學 |
侯瑞芬 | 禮貌原則、否定性結構與交際能力培養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胡建鋒 | 突顯衍推反向推理的焦點算子——“總” | 上海師範大學 |
李勁榮 | 列舉形式“什麼X”與“X什麼的”的語義偏向 | 上海師範大學 |
李思旭 | “難道說”的句法語義分析——兼論與“難道”的語用差異 | 安徽大學 |
劉春光 | 現代漢語口語中移位現象的語法後果 | 上海師範大學 |
劉 烨 | 人稱代詞“人家”的情态意義及人際功能 | 北京語言大學 |
聶仁發 | 單句中的“即使……也” | 甯波大學 |
張言軍 | 基于語料庫的“X來”類關聯詞的動态傾向性考察 | 信陽師範學院 |
下半場(10:30-12:10) 小組召集人:李勁榮 聶仁發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李 翠 | “NP的VP”中可插入副詞的篇章研究 | 上海師範大學 |
劉宗保 | 形容詞“一定”與名詞組合間“的”的隐現問題 | 安徽大學 |
彭蘭玉 | “起去”與“下去”的表體性 | 湖南大學 |
祁 峰 | 疑問點和疑問焦點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汪如東 | 漢日韓語中同形副詞虛化程度的比較研究 | 上海财經大學 |
王 剛 | 追補類話語标記“當然”和“再說”的對比研究 | 湖州師範學院 |
肖奚強 | “互”、“相”與“互相”句法功能比較研究 | 南京師範大學 |
張 彬 | 從焦點和預設的角度看“誰是NP”和“NP是誰”的歸類 |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鄒海清 | 副詞“還”的語用功能及句法表現 | 中國傳媒大學 |
第五組(20人) 地點:會議中心(第3會議室)
上半場(8:30-10:10) 小組召集人:吳春相 殷志平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陳昌來 | “一直”的詞彙化與語法化 | 上海師範大學 |
崔山佳 | “A做A”格式曆時與共時考察 | 浙江财經大學 |
方清明 | 書面語雙音介詞“針對”的用法及其虛化過程 | 華南師範大學 |
黃 海 | 語體标記“有木有”的語法化過程 |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李嘉璇 | “然後”的語法化及相關問題研究 | 上海師範大學 |
劉 順 | “便是(了)”的詞彙化與語法化 | 南京審計學院 |
劉亞輝 | 清代來華傳教士馬若瑟“以”的虛化問題研究 | 浙江财經大學 |
劉 流 | “有點(兒)小X”結構考察 | 上海師範大學 |
潘曉軍 | “少不了”與“免不了”的功能表達與曆時虛化 | 安徽師範大學 |
亓文香 | 極性副詞“充其量”的詞彙化和認知研究 | 煙台大學 |
下半場(10:30-12:10) 小組召集人:崔山佳 劉順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潘海峰 | 語義演變中主觀化與語法化的關系研究 | 同濟大學 |
吳 穎 | 從情态到語氣——形容詞“硬”副詞化過程 | 上海師範大學 |
吳春相 | “一X”的詞彙化研究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邢相文 | 融合與擴張——動介線性序列的詞彙化與句法化 | 上海師範大學 |
殷志平 | “這樣一來”中“一來”的語法化 | 觀緻汽車有限公司 |
張成進 | 介詞“除了”的詞彙化及其動因 | 南京審計學院 |
張 華 | “不如”的語法化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 河南師範大學 |
張 巍 | 指稱類屬的“之+X” | 上海師範大學 |
趙 軍 | 漢語程度副詞的共時功能與曆時演變 | 浙江工商大學 |
趙 彧 | 從“與”、“及”看動詞介詞化、連詞化的雙向語法化順序 | 上海師範大學 |
第六組(20人) 地點:會議中心(第5會議室)
上半場(8:30-10:10) 小組召集人:王鴻濱 吳早生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蔡俊傑 | 現代漢語确認類話語标記分析 | 上海師範大學 |
蔡 瑱 | “哪裡”的否定用法及其成因解析 | 上海師範大學 |
陳 涵 | 論餘杭方言中的謂補結構 | 浙江财經大學 |
崔曉芳 | “不禁”和“忍不住”辨異 | 沈陽師範大學 |
杜道流 | 安徽含山話中的複合動态助詞“唗之” | 淮北師範大學 |
李鐵根 | “VP的N”與“VP+N” | 韓國啟明大學校 |
倪月敏 | 狀位情感形容詞的時間性表現 | 上海師範大學 |
喬 倓 | “弄得”與“使得”句法語義比較研究 | 南京師範大學 |
秦 亮 | “紅+N”二字組合的邏輯語義分析 | 中國傳媒大學 |
唐正大 | 依存性結構與“依存-獨立”二重性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下半場(10:30-12:10) 小組召集人:杜道流 唐正大 | ||
發言人 | 論文題目 | 單位 |
樸珍玉 | 語用信息的句法化 | 延邊大學/北京大學 |
田家隆 | 試論“更”字比較句中三項比較的程式模型 | 上海師範大學 |
王鴻濱 | 類型學背景下漢英介詞系統的差異 | 北京語言大學 |
王淑華 | “被”字句變換為“把”字句的制約因素考察 | 上海大學 |
魏業群 | 浙江諸暨方言的“來” | 浙江财經大學 |
吳早生 | 量詞重疊還是名詞重疊 | 安徽大學 |
辛 慧 | 狀語位置上的“臨時1”與“臨時2” | 上海師範大學 |
姚占龍 | “了不得”與“不得了”考察 | 上海師範大學 |
張恒君 | 話語标記“也好”研究 | 河南師範大學 |
張汶靜 | 類型學視角下的否定的确定性限制條件考察 | 複旦大學/上海師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