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教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2004-2019) |
序号 | 項目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研究期間 |
1 | 範開泰 | 現代漢語框架語義系統研究-AW05009 | 2005-2006 |
2 | 陳昌來 | 漢語“介詞框架”的曆時、共時比較研究 | 2005-2007 |
3 | 齊滬揚 | 現代漢語空間範疇的認知與理解 | 2006-2008 |
4 | 任海波 | 基于語料庫的現代漢語離合詞定量研究 | 2006-2008 |
5 | 方緒軍 | 外國人習得漢語相似詞語的認知研究 | 2007-2009 |
6 | 李斐 | 漢語詩律演變研究--隋、初唐部分 | 2007-2009 |
7 | 沈之傑 | 基于語料庫的戰國晉系文字整理與研究 | 2010-2012 |
8 | 王澧華 | 近代西方來華人員的漢語學習與教學(1807-1920) | 2010-2013 |
9 | 陳昌來 | 漢語“X來”式雙音詞詞彙化及語法化研究 | 2011-2013 |
10 | 齊滬揚 | 現代漢語語氣成分的選擇性研究 | 2012-2015 |
11 | 幹紅梅 | 中級漢語伴随性詞彙習得的實證研究 | 2012-2015 |
12 | 胡建鋒 | 漢語篇章信息配置方式的選擇性研究 | 2013-2016 |
13 | 張巍 | 面向二語習得的漢語雙音複合詞構詞及詞彙語義的認知研究 | 2013-2016 |
14 | 徐娟娟 | 丹陽方言語音層次與邊界性特征研究 | 2013-2016 |
15 | 李文浩 | 認知突顯的構式表征與主觀調控研究 | 2013-2016 |
16 | 夏廣興 | 密教傳持與宋元社會研究 | 2013-2017 |
17 | 徐茗 | 中國大都市語言景觀的空間格局、形成機制及其地方建構研究 | 2014-2016 |
18 | 曹秀玲 | 漢語語篇連貫的句法機制研究 | 2014-2017 |
19 | 杜轶 | 篇章語法學視野下的近代漢語完成體助詞研究 | 2014-2017 |
20 | 朱慶祥 | 語體視角下的小句依存性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 2015-2019 |
21 | 陳昌來 | 中國語言學史(分類多卷本) | 2016-2021 |
22 | 吳穎 | 漢語性質形容詞主觀化與結構功能的互動研究 | 2017-2020 |
23 | 張汶靜 | 類型學視角下漢語肯定否定極性逆轉的限制條件研究 | 2017-2020 |
24 | 李勁榮 | 現代漢語“形義錯配”構式的接口機制研究 | 2018-2021 |
25 | 雷冬平 | 基于大型曆時語料庫的漢語構式化研究 | 2018-2022 |
26 | 李文浩 | 漢語學術語體情态表達研究 | 2019-2023 |
|
|
|
|
學院教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2004-2019) |
序号 | 項目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研究期間 |
1 | 邵洪亮 | 現代漢語标記詞羨馀研究 | 2007-2011 |
2 | 張巍 | 中古漢語同素逆序詞演變暨日韓語逆序漢字詞研究 | 2008-2010 |
3 | 吳穎 | 基于中文信息處理的單音節形容詞邏輯語義結構研究 | 2008-2011 |
4 | 吳為善 | 漢語“韻律詞”的界定及其韻律框架的整合效應 | 2008-2011 |
5 | 石慧敏 | 動結緻使構式的典型特征及唯補成分的形成機制 | 2009-2012 |
6 | 章睿健 | 留學生漢語句法意識發展及其與漢語閱讀的關系 | 2011-2013 |
7 | 蔡瑱 | 漢語趨向範疇的類型學研究 | 2011-2014 |
8 | 曹秀玲 | 現代漢語話語标記多維研究 | 2012-2016 |
9 | 夏廣興 | 密教傳持與宋元社會 | 2012-2016 |
10 | 李勁榮 | 漢語形容詞的雙音化及其句法後果 | 2013-2017 |
11 | 過國嬌 | 漢語借用動量詞及相關構式研究 | 2019-2021 |
12 | 譚曉平 | 基于可比語料庫的現代漢語特殊句式研究 | 2019-2021 |
05
|
|
|
|
學院教師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2005-2019 ) |
序号 | 項目負責人 | 課程名稱 | 研究期間 |
1 | 齊滬揚 | 現代漢語空間範疇的認知研究 | 2005-2006 |
2 | 劉慧清 | 對外漢語教學和測試中的語言能力研究 | 2007-2009 |
3 | 吳為善 | 漢語“韻律詞”的界定及其整合效應探讨 | 2007-2009 |
4 | 齊滬揚 | 現代漢語描寫語法 | 2009-2010 |
5 | 邵洪亮 | 現代漢語虛詞語義标記功能羨餘問題研究 | 2009-2012 |
6 | 王小平 | 台灣光複初期“跨海知識分子”研究 | 2009-2012 |
7 | 曹秀玲 | 漢語話語标記語法化研究 | 2011-2013 |
8 | 朱慶祥 | 基于分語體語料庫的現代漢語小句依存性與關聯性研究 | 2013-2016 |
9 | 石慧敏 | 漢語反義量度形容詞共現構式的整合層級及其曆時演變研究 | 2015-2018 |
10 | 蔡瑱 | 漢語方言趨向結構的語義分化與類型學研究 | 2016-2019 |
11 | 譚曉平 | 面向漢語二語教學的可比語料庫構建及應用研究 | 2017-2020 |
12 | 徐茗 | 上海城市語言景觀多樣性研究 | 2017-2020 |
13 | 白雪飛 | 基于類型學視野的漢韓虛拟位移表達式的多維研究 | 2018-2021 |
14 | 王小平 | 台灣新世代文學的中國意識研究 | 2018-2021 |
15 | 劉春光 | 基于語料庫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者會話修正研究 | 2019-2022 |